【农民画知识】大通农民画艺术特色浅析
具有黄昏特色凯发娱乐体育具有可逆性具有强烈透视感具有蓝色成分具有美感具有高调意味具有感染力具有较高反差园林工具农民画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的农民绘画,靳之林先生曾说“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民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而创造的视觉形象艺术”,它是劳动者的群体艺术,是民众的艺术,其内容是民众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人生礼仪、信仰禁忌、和艺术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绘画。
大通农民画新兴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时间短,涉及到的绘画题材多为青藏高原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生活中的人物和情景。画面主要表现村野风貌、农民自己的生活和劳动场景、以及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信仰等,其作品大多带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浓郁的民族色彩,同时这一艺术形态深刻的反映着乡土社会的内在民俗文化特征,农民画积淀着该地区民众的生活情感、民俗观念与艺术理想。
大通农民画造型,早期作品大部分都是采用年画的勾线,着色,渲染等技术,类似于中国画中的工笔。现在的作品大多是平面的。色彩上,引用了现代色彩构成理念,采用民间色彩平涂画法,其中隐含的民间性、时代性不言而喻。但是农民画中透露出的纯真、质朴才是重要的,这其中的意义昭示着艺术的本质。我们从题材、色彩、构图,线条等几个方面对大通农民画的视觉元素进行概括和分析:
大通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具有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两种不同文化,两种文化的长期融合,为农民画作者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其中,农耕文化中的少数民族题材更是为大通农民画注入了不一样的地域特色,成为大通农民画有别于其他地区农民画作的典型特点。
其次,大通农民画创作受传统民俗影响凯发娱乐体育,内容带有很强的寓意。通过调研发现凯发娱乐体育,大通农民画家在创作时一般不会表现出悲观消极的场景,在他们的画作中往往呈现的是通过节日、喜庆、温馨的场景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农民画《庆丰年》中朱锦忠以“舞龙”为主题,通过描绘了春节舞龙灯,来寓意农民丰收的喜悦。我们可以经常在大通农民画中找到这些隐含而具有深刻意义的东西,比如在一些农民画中,经常用“化卉”、“蝴蝶”来表示“吉样”,“蝙蝠”来象征着“幸福”等等。由于大通农民画作者并没有受到系统绘画的训练,只有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来确定自己的创作理念,画面往往呈现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而和作者自己的情绪、愿望等情感思维来自由组合的,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场景,呈现出一种“诗意”的气氛,给人一种浪漫新颖的感觉。
农民画的色彩运用是农民画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多为色彩鲜艳、大胆泼辣,以大红大绿为主调,强烈对比,鲜明跳跃,不仅具有强冲击力的装饰性视觉效果,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寓意和内涵。各地农民画的色彩运用并不全然相同,但都是能够传达出农民炙热而朴实的情感诉求。大通农民画作为民间艺术的延续与发展,吸收和借鉴了传统民间艺术的色彩概念,特别是在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方面,大通农民画主要以互补色,高纯度色彩为主凯发娱乐体育,由于其发展过程受到传统民间艺术以及民间艺术的色彩和观念影响,形成了明亮而强烈开朗,饱和度和纯度高的农民画色彩,呈现出吉样的景象特色,红,黄,蓝凯发娱乐体育,绿,紫等颜色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学观念。
非常具有代表性,他用蓝色的溪流衬托掀起了五彩斑斓的鹅卵石,又用黑色和土红色的人物和牛车进行调和,使整个画面看起来鲜艳对比,向观者传达农民日常劳作的喜悦,充满了愉快的童趣;是在吸收了大通民间刺绣的特点,色彩对比强烈,呈现出清晰明快、丰富和谐的艺术效果。
大通农民画在造型上采用有意夸张和高度变形、抽象的处理方法,尤为注重人物动物等形体动态在画面中的张力,对象的表现特点进一步加强,突出个人风格,例如,使较小的物体更大,人物占画面的主体,侧面物体图案化等,这些夸张的变化是根据自身画面美观的需要,强化了装饰效果。在花鸟鱼虫、牛羊骡马等动物的运用上看到吉祥符号和传统的图案,鸡、蝴蝶以及日常生活用品都成为画面装饰元素。如在刘金莲所画的《泉边》中,所有的花以土红、兰紫的颜色来填涂,人物比身后的树木都要大。刘生兰创作的《土族绣娘》、《硕果累累》中所表现的绣品和果实大于真实的人物比例。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夸张这一特点。
农民画作者在创作作品时一般通过平时的观察和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加之丰富的想象力出发,对其造型进行有意的夸张和变形,因而所画的形象极富幽默感和趣味性的。春耕秋收,婚丧嫁娶,牧羊放马,采摘果实等生活和劳动场景,在创作者的笔下,无不透出淳朴和厚重的乡情。浓郁的民风中有对传统的坚守,豪放的画风里有对现代的追求。大通农民画以其简约的画面风格、单纯艳丽的色彩表现被国内外广泛喜爱,作品充满浓郁的当地风味,赋予了强烈的视觉观感。
大通农民画在构图上饱满而丰富,画面满而不乱,多而不塞,采用完全平面画的构图方式,形成了其独具风格的一面,这种构图方式借鉴我国传统中国画构图中的形式美,同时这也切合了农民画创作者“求全”的创作理念。
在构图时都是满满的。正如大通的一位农民画画家说:“画画和种地是一样的,我们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种地时,我们会种得满满的,不浪费一寸土地。”这可能是一个玩笑话,但分析大通农民画的固有原因,传统的农耕思想和习俗确实会根植在人们的心理,使他们在自己的这个群体中所描绘的场景,经常与“丰富”和“全面”相联系。
大通农民画构图中的另一个特点是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农民画家不受逻辑和现实的约束,而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空间和物体相对自由的布局和排列,用二维空间来表达真实的三维空间,例如刘文寿在他的作品《闹中秋》中,
将时令瓜果和中秋月饼以及人物的舞鞭场面和特色建筑融合在一起,以此突出高原中秋节的欢乐气氛。大通农民画多采用意象和抽象的绘画方式,对于场景选取,人物形象动作、物象色彩、外部形象都进行大胆的夸张变形,但在绘画的技巧上与素描,油画等画种不同,它并没有严苛的绘画要求,如朱锦忠的《西红红》,乍一看跟现代的装饰画差异不大,仔细看来农民画的质朴表现了画的本质,画中的人物的造型简洁,但却形象逼真、动态鲜明。
农民画以线为造型基础,以色填形,即线为骨架,以色为肉,以色助形,所以线条在农民画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以线造型的农民画中,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通农民画早期的线条属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铁线描、游丝描。近些年,由于对外交流的力度不断加大,在绘画线条的运用方面趋于成熟。大通农民画从以前整体写形为主,现在逐步形成以线托形、以色融合的绘画特点,如史家星新近创作的农民画《闹春风》、《黄河抢渡赛》就是这一特点的优秀代表作品。
大通农民画从八十年代至今经历了几十年的演变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造型艺术形式。构图方式是农民画的重要造型基础,大通农民画构图饱满,物像结构完整,表现出来的内容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由于大通农民在农耕和草原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积极向上、活泼乐观的生活态度。大通农民画广泛吸收和借鉴年画、皮影、剪纸、刺绣、雕刻、卡通画等艺术表现手法。造型夸张生动,色彩对比强烈,内容丰富,直率地表达作者向往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感,充满欢乐美好的气氛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由于大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各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出现了一些专门描写少数民族农耕生活的农民画,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凯发娱乐体育,这也正是大通农民画不同于其他农民画的最大特点。